最壞的時候,就是最好的時候 | 危機入世的求職守則

Carnation
7 min readMay 23, 2020

--

給全球疫情肆虐、就業市場凍結、經濟萎縮下的2020畢業生

兩個月前,我正準備要wrap up碩士生涯的spring term,打算回台灣渡個兩周的春假、回英國考期末考,然後迎接課程的高峰:實習/工作/企業諮詢專案。怎料三月底一周間歐洲疫情連環爆,本來兩周的spring break被迫變成兩個月(或更久)的逃難啃老relocation…

我們班上大部分的同學也都回到自己的國家避難。這段時間多的是因應疫情人力縮減、人事凍結,一個比一個慘的故事:原來拿到工作/實習機會被取消、正在面試的遇到停止招募、正在投履歷的面臨職缺關閉...這些都讓本來就已經是PSW(Post Study Work)簽證遺珠的2020畢業生求職路更雪上加霜。

MSc Strategic Marketing Programme class of 2020

我在經過一陣風雲變色、辛酸血淚、峰迴路轉後,算是找到了一根浮木,很幸運的在一間英國行銷agency謀得一職。目前也才上工了一周,卻是我兩個月以來,最開心的一周。也許客觀來說、乍看之下,這不是最理想的結果,也不是最長遠之計,但仔細想想,這其實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下最適合的位置

和我可愛的同事們每天視訊會議

怎麼說呢...

我自己來英國讀書的初衷,就是能夠在歐美找到工作並在歐美生活3-5年。要達成這個目標,必須先滿足兩個必要條件,一是有居留、工作權,二是有經濟能力。而達成目標可以分為兩條途徑:

  1. 找到工作
  2. 找個歐美人嫁了

我來英國前大家就都開玩笑說,要在歐美待下來,找老公真的比找工作容易;再看看身邊成功的案例,從婚姻切入的也不失為權宜之計。但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、賭上一輩子,我可能還是沒有那麼勇敢XD 所以我硬著頭皮、咬著牙、靠自己,選擇當大齡學子,想透過學生簽證轉工作簽證來達到最終的目標。

既然選擇了第一條路,就要付諸行動往前邁進。我整理了三個在全球疫情肆虐、就業市場凍結、經濟萎縮的情況下找到工作的關鍵和策略,也和一個背景跟我相似、一樣在英國找到工作的朋友討論過,得到類似的結論。希望能幫助到還在泥淖中掙扎,不甘心就這樣回台、也還不想放棄的你們:

  1. 清楚自己的定位
    在投履歷的時候,不妨用逆向工程(reverse engineering)的方式,換位思考對方為什麼需要你,你有什麼稀缺性能為這個公司或職位帶來價值。就我的狀況而言,過去在陸商、台廠做海外市場的經驗+西方語言文化理解力,就能為either陸台商出海或者歐美商進亞太貢獻所長。對一個擁有很多中國客戶的歐洲agency來說,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我的語言、溝通能來居中協調、我的洞察力和學術背景來分析報告、我的科技行銷行業背景來發想創意、理解任務,還有我的工作經驗能快速上手。而他們提供給我的,則是最hands-on的歐洲市場實務和2B經驗,也能讓我從客戶端走到agency端,從亞洲雇主換到歐洲雇主。
  2. 廣結善緣拓展人脈網絡
企業參訪:Google EU HQ-都柏林
企業參訪:Uber EU HQ-阿姆斯特丹

我和朋友的工作機會能成的關鍵,都是透過內推。這體現了平時結交有意義的連結的重要性。華人社會一直有一句話:「有關係就沒關係」,坦白說我本來是很抗拒也很不屑的,但這其實只是人脈網絡發揮用處的一體兩面,且業界也越來越推崇透過內部推薦的方式找人才。在英國讀書的過程中,學校也一直強調networking的重要性,我也算是強迫自己去了很多這樣的場合,認識校友、認識想去公司裡的人,然後馬上在LinkedIn上建立關係,發個有記憶度的訊息 ──養兵千日,總能用在一時。

學校的career fair很適合建立人脈網絡

現在這個狀況,不管大公司或小公司,都或多或少面臨人力縮減、關閉職缺的情形,而突破這個窘境的方法,就是發現市場的缺口,然後透過內推當敲門磚,抄捷徑。

我發現中美貿易戰後,兩國關係不如既往,所以陸商出海逐漸改往歐洲發展,這缺口正巧與我的求職路徑不謀而合。

而這段找工作的期間,我也厚著臉皮發訊息給很多人求推薦,知道我在找工作的朋友,一個拉一個,也幫我內推到很多面試機會。不過找人內推和內推以後拿不拿的到面試機會,又是要看個人造化了。

3. 當個計畫通
到達目的地的路徑有很多條,條條大路通倫敦,只是花的時間和用的方式不同。我大方向的計畫是讓履歷的橫向技能更完整,所以希望能拿到歐洲工作經驗和2B經驗,補足履歷上的missing piece。為了這個大方向,我列了幾個Plans,從最理想的結果依序排序:

  • Plan A:在課程間三個月summer term的internship或work placement中,找到英國或歐洲Tier 1的科技大公司,直接正職上路
  • Plan B:在課程間三個月summer term的internship或work placement中,找到英國或歐洲Tier 1的科技大公司,先實習踏一腳進去,再好好表現,期待轉正
  • Plan C:在課程間三個月summer term的internship或work placement中,找到英國或歐洲的agency,先實習踏一腳進去,再好好表現,期待轉正;或者只實習當跳板,先把歐洲在地經驗積攢起來當未來的籌碼
  • Plan D:在課程間三個月summer term的internship或work placement中,找到台灣或大陸Tier 1的科技大公司,面向海外(preferably歐洲)市場,直接正職上路
  • Plan E:在課程間三個月summer term的internship或work placement中,參加學校媒合的企業諮詢專案(consulting project),等九月再開始找工作

但往往最理想的也是最難達到的…Plan A & B在疫情的催化下,已經是死路一條,即使透過內推也未果;加上身為「外國人」的劣勢,我很明顯的感受到我的skill set和背景在亞洲比歐美更受重視,不論在機會或薪水上,都有著巨大的鴻溝,要能成功打入,勢必得在薪水、職位或公司的選擇上有所妥協。(不過也可能是我自己能力不足啦XD)所以我在歐洲的求職策略和在亞洲的就很不一樣,歐洲會比較謙遜一些,亞洲就會比較assertive。但我覺得既然我技術上來說還是個學生,在歐洲也就無所謂蹲低一點、後退一些,眼光放遠一點。

也還好我還有Plan C, D, E!天無絕人之路!即使現在沒辦法達成Plan A & B,有其他Plans的積累,也不是件壞事。對現在的我來說,能有品質的學習和生活,比賺到更多的錢重要。

而找工作的細節執行我則做了一個Spread sheet,分類標註了公司、職位、地點、聯絡窗口、投遞和得知結果的時間點…投到手軟,拒絕信也收到手軟,石沉大海的也所在多有。但是有個紀錄也比較能釐清方向,追溯成效。

另外,我的cover letter和履歷都是有好幾個版本的,我會配合的職缺的差異,調整履歷的呈現以及cover letter的方向。這大概也是我求職路上花最多時間的地方。

這段時間真的很難熬很沮喪,雖然我比較幸運的在一陣混亂中算是有了暫時的落腳,但這只是起點,我也只跨出了小小的第一步。下一步要小步快跑還是邁步跨欄,考驗才剛開始。

最壞的時候也許是最好的時候,趁著可以沉潛的時候充實自己,才能蹲得越低,跳得越高。

革命尚未成功

同志仍須努力💪

拍個手一起加油吧 👏

--

--

Carnation

World Traveler | Bilingual Marketer | Woman in Tech | Social Observer | Dog Person | Foodie